夜夜躁天天躁时时躁,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成人午夜,情涩导航,破处在线看

十分沉實見精神——淺評張紀平先生三本攝影集

十分沉實見精神——淺評張紀平先生三本攝影集

甲辰立冬,漢中資深攝影家黨濤先生介紹我認識了張紀平先生,張送我三本攝影集。我對秦蜀古道本有興趣,加之原來工作故常在公路上行走,之后認真看了這三本影集,共有照片718張,其中《自行車輪下的漢中往事》127張,《漢中公路往事》116張,《漢中公路舊影錄》(上下)475張照片。這些照片中,很有一些十分難得的歷史資料,時間最早的一張是1932年澳大利亞人亞瑟·穆爾拍攝的寶漢公路上的馬幫隊伍,還有90年前張佐周先生拍的褒谷照片等。這些照片使我眼界大開,感受頗多?!蹲孕熊囕喯碌臐h中往事》第一張就勾起了我的回憶,好像山坡上那個扛自行車的男子就是40多年前的我。當年,我在鎮(zhèn)巴縣公安局工作,單位發(fā)給一輛自行車用于下鄉(xiāng)工作。無奈翻山越嶺太多,我經常要扛上自行車,時間一長,我不堪其苦,主動把自行車交回了局里,自己覺得依靠雙腳翻越山嶺還利索一些。上世紀八九十年代,漢中的經濟和交通條件相對較差,自行車成本較低適應面又大,曾是廣大群眾的主要交通運輸工具。40多年前,我結婚時就是幾個年輕同事用自行車接的我妻子和陪嫁。相當一些年份里,漢中地區(qū)的自行車數(shù)量在全省名列前茅。好幾十萬輛自行車對人們的生活和出行,發(fā)揮了 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。當時,自行車被盜也是多發(fā)案件,為減少損失,公安機關給每輛自行車打上號碼掛牌管理,當時我曾具體負責此工作,也算得上自行車緣分中人了。

十分沉實見精神——淺評張紀平先生三本攝影集 十分沉實見精神——淺評張紀平先生三本攝影集

張先生這三本影集,除了獎狀、會場、合影等照片外,大部分照片都體現(xiàn)了很高的水平,充分顯現(xiàn)了作者扎實的基本功,嫻熟的拍攝技術,恰到好處的拍攝角度和光影運用,還有令人稱道的意境構思,出人意料的匠心獨運,深刻豐富的社會效果。

一,照片讓我看到了社會的發(fā)展變化,一張照片就是一件往事,若干照片就可看到一個時代?!蹲孕熊囕喯碌耐隆返陌儆鄰堈掌?,清晰生動地反映了幾十年間漢中人民的經濟生活情況,正如王蓬老師序中所寫:“一幅幅熟悉的自行車景象,頓時把人帶入已經逝去的歲月。那是幾代中國人的記憶?!蹦菚r,自行車遍布城鄉(xiāng),公路上的自行車上載著木器、棕箱、竹器、沙發(fā)、農具、糧食、家畜等,到處都是川流不息。騎車的人們,大多是成年男子,也有少年兒童和老人、婦女。騎車人們的衣著隨著時代發(fā)展也能看出變化,但總的狀態(tài)還是樸素。相當多的人騎技高超,令人嘆為觀止。如一自行車上帶了至少三十四個摞著的大竹筐,駕車人神態(tài)自然,面帶笑容。一男人騎自行車后坐一婦女,還拉著一輛兩輪人力車,車上有幾大口袋東西。一張注明“勉縣,1993年”的生動照片,應該是在冬天的集市上,一位老爺子坐在停著的自行車后座上,戴著帽子和眼鏡、吸著紙煙,身穿棉衣而架著的二郎腿是光腳穿著草鞋。眾多照片豐富多彩,五彩繽紛。一張“南鄭,1994年”的照片很是別致,一位騎車男子,著西服戴墨鏡穿皮鞋,發(fā)型也較講究,車上帶了至少40多個竹編篩子等。有一張照片中騎車是西裝領帶皮鞋的年輕男子,后坐一婦女,在泥濘路上費力前行,我猜想,是不是帶著媳婦回門的新郎官?

十分沉實見精神——淺評張紀平先生三本攝影集 十分沉實見精神——淺評張紀平先生三本攝影集

《自行車輪下的漢中往事》影集中,百余張照片所注明的時間是從1988年至2018年,騎行的自行車見證和反映了漢中城鄉(xiāng)逐步發(fā)展的30年。

實踐出真知,磨煉技術。照片中有不少老練駕馭自行車的人們,高超技術就源于生活中的反復實踐。

百余張照片拍得都很真實生動,騎自行車的主人公都有著清晰生動的表情,雖然能看到簡樸和無奈,但更能看到許多滿足快樂的笑容。由此可見,富裕,并不是人們幸福感的唯一條件。

照片無言,往事有痕。百余張照片記錄了國家改革開放以后,漢中的農民群眾憑借自己的勤勞改變生活的往事,反映了平凡人民曾經的生氣勃勃的社會百態(tài),還讓我們看到了歷史悠久的竹編藤編等土特產品,以及當時的經濟狀況和淳樸的民俗風情,等等。紀平先生的三本影集,當屬很有意義的歷史資料,值得欣賞和珍藏。

十分沉實見精神——淺評張紀平先生三本攝影集 十分沉實見精神——淺評張紀平先生三本攝影集

二,照片讓我看到了秦蜀古道的滄桑巨變。地處秦嶺巴山的漢中是連通中國南北的樞紐。30多年前,王蓬老師參與了為期一年的棧道拍攝,他撰寫解說詞并到央視面見趙忠祥請趙配了音。央視和數(shù)個省市電視臺播出之后,全國都知道了漢中,知道了棧道,漢中被稱為了棧道之鄉(xiāng),人們也關注到穿越秦嶺巴山 的公路。幾十年過去,漢中往日的艱險小路變?yōu)榱寺劽谶兊拿利惞?。這番巨大變化經過了什么樣的艱苦奮斗,公路職工付出了什么樣的頑強拼搏,等等,紀平先生的照片集就是答案之一。

《漢中公路往事》共有116張照片,分為山路、水路、筑路、搶險、民工五個部分,另外還有《漢中公路舊影錄》的475張照片,無言的往日情景在告訴人們,今天平坦寬闊的公路是怎么來的。

舊時漢中到關中到巴蜀要翻越巍峨險峻的秦嶺巴山,因李白寫了“蜀道難”詩而叫作蜀道并聞名天下一千多年。

十分沉實見精神——淺評張紀平先生三本攝影集 十分沉實見精神——淺評張紀平先生三本攝影集

現(xiàn)在漢中的公路交通,和過往的蜀道早不能同日而語了,若干條國道、省道和縣鎮(zhèn)道路都已寬平硬化,漢中也成為國家連接南北的重要樞紐。從摩天撫云的鳥道到今天的寬闊大路,歷史走過了數(shù)千年,從1936年川陜公路修通,也過了近90個春秋。這本影集讓我們看到了公路的滄桑巨變,紀平先生在“自序”中說:“作為一個漢中公路人,我的立足點一直是腳下這一條條彎彎曲曲、無限延展的秦巴路,我的出發(fā)點就是不停的聚焦那些一代一代、每時每刻在這些道路上生活、工作、奮斗的人們,因為我目睹了漢中公路發(fā)展重要歷程,見證了那一條條彎曲的山路、顫悠的小橋、涉水的木船是如何變成通天大道的……”在公路部門工作40多年的紀平先生有這樣說話的資格。在這本集子里,我看到了土石坡上人們奮力平衡抬著的花轎,土路上同騎一頭水牛的兩個小孩,抬著生豬、糧食、家具、柴禾、竹木行走的若干人們,一個少年肩扛木料驚恐地走在獨木橋上,還有背著各種重物的人們涉水、過橋、搭乘船筏。一張注明留壩1993年的照片,一位男青年站在木框內吊在一根鋼索上,雙手攀繩過河的驚險情景使人難忘。一張同樣讓人心驚的照片是寧強1994年,一人背著偌大重物在晃蕩的鐵索橋上蹣跚而行。還有一張鎮(zhèn)巴1985年的照片,幾個女孩踩在高空鐵索橋稀疏木板上過河,使人看得提心吊膽。

十分沉實見精神——淺評張紀平先生三本攝影集 十分沉實見精神——淺評張紀平先生三本攝影集

工人們艱苦施工的照片很多,著實讓人頓生感動。我看到,一位工人穿著單衣背上扛著大石塊,眾人在泥濘中抬著石塊,工人們冰雪中奮力搶險施工,工地上吃著簡單飯食,在橋下和河灘大石上躺著歇息的民工…… 長期以來,國家為改善穿行秦嶺巴山的公路交通條件投入了大量資金,幾代公路職工和無數(shù)民工付出了汗水甚至鮮血、生命,才有了今天的多條通衢大道。還有,即使公路修好后,日常的保養(yǎng)維護也是繁瑣辛勞、勞動強度很大的工作,特別是雨雪天氣更是公路職工不分晝夜、廢寢忘食的辛勞之時。2021年正月初二,我開車拉著老伴走米倉道,路過喜神壩到了蜀門秦關,本意是賞雪游歷,實際成了親身感受公路職工辛勞的體驗之旅。當時漢中盆地是田疇煙村、綠樹新芽、滿目青翠、美如畫卷。隨著汽車蜿蜒南行,過了紅廟就是鋪天蓋地的滿山大雪。那些天,我們的公路職工日夜鏟除冰雪、撒鹽化雪、拋撒沙子防滑。海拔千米高山上公路兩側的雪堆高過數(shù)尺,公路車道上卻干凈無礙。到了“馬自云中出,人從天上來”的省界山頂,積雪已超半尺,銀山逶迤、北國風光,一些公路職工正在鏟雪拋沙、頭上出汗霧氣升騰……返回時我在喜神壩道班停留,拜訪了幾位職工,當晚就寫了篇紀實文章,后在省市媒體刊出,表達了對公路人的敬仰和感激!

十分沉實見精神——淺評張紀平先生三本攝影集 十分沉實見精神——淺評張紀平先生三本攝影集

修路不易,養(yǎng)護也難,否則就是有而不通,通而不暢。紀平先生的影集記錄歷史、反映發(fā)展,還有公路職工努力盡責、頑強拼搏的生動情景,看后使人感受深刻。照片無言,功勞如山!

三,紀平先生作品的主要特點。

1.全部黑白,一清二楚。黑白照片色調暗沉,自帶滄桑,形象立體,層次疊多,最適宜反映過往的歷史和印象深刻的往事。黑白色調沒有艷麗多彩的干擾,更能突出主體和反映真實情景。另外,能充分顯示出被拍攝對象的自然狀況,還表示出一種“時間之外”的恒久之感,非常具有藝術性和抽象性,從而對觀賞者帶來情感上的共鳴和心靈上的撞擊。雖是黑白,主次卻分清,主體是纖維畢現(xiàn),其他則實虛得當。從紀平先生照片集可看到,修路工人額頭上的汗水和泥漿滿身,工人們在塵土飛揚等艱難環(huán)境下的施工、吃飯,身背大石、同抬大石艱難挪步的場景,還有工人困乏之極在路邊大石頭上躺臥的真實寫照,等等,都是人生父母養(yǎng)的肉身凡胎,誰看了不為之感嘆感動!我覺得,非黑白照片而不能達此效果。

十分沉實見精神——淺評張紀平先生三本攝影集 十分沉實見精神——淺評張紀平先生三本攝影集

2.充分體現(xiàn)了作者的深厚情感。我聽黨濤先生介紹,也從700多張照片看出紀平先生是勤奮一生的公路人,又是熱愛攝影的藝術家,40余年身心、感情都在公路,正如王蓬先生序文中所寫:“拍攝公路的變遷史和公路人的創(chuàng)業(yè)史就成為他永恒的創(chuàng)作主題?!闭掌煽吹郊o平先生作品的主題思想和他付出的巨大努力,他的作品從紀實和藝術來看,都是成功的,作者情感深厚且不能割舍,努力當然是值得的。照片無言、情意綿綿。

3.達到了紀實性和藝術性的高度統(tǒng)一。作品反映歷史瞬間和發(fā)展過程,具有強烈的真實性和客觀性。作者要充分表達這個根本屬性,就要借助和發(fā)揮攝影的藝術手法和技巧,才能拍出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、能觸動人們心靈的好作品。作者做到了這一點。

十分沉實見精神——淺評張紀平先生三本攝影集

攝影藝術家張紀平

4.體現(xiàn)了作者高超而實用的攝影水平。攝影是運用光影創(chuàng)作的“造型藝術”,涉及構圖布局、光線效果、主題表達等。作者的作品全部是自然環(huán)境下稍縱即逝的原始創(chuàng)作,完全可以想象,除了因陋就簡、“客隨主便”,再無別的技術手段(如設計、補光、擺拍、配景等)。這種拍攝,無言的作品是一面鏡子,拍攝條件和作者水平素養(yǎng)也一目了然。我看到高坡峻嶺上施工的人影、泥漿中奮戰(zhàn)的公路職工、雪夜中撒鹽化冰的場景,還有許多夜晚緊張搶險施工的照片,拍到這個程度是相當不容易的。同時,作者早已和照片中的人物同甘共苦融為一體、風霜雨雪晝夜難舍了。目睹照片心緒難平,我對公路交通做出奉獻的人們,當然還有作者,由衷地心生敬意!

我想起了柳宗元的名作《牛賦》,其中兩句適合紀平先生:“陷泥蹶塊,常在草野。人不慚愧,利滿天下”。

十分沉實見精神——淺評張紀平先生三本攝影集

作者在米倉山公路邊留影

本文作者簡介:李振峰,陜西省文藝評論家協(xié)會會員,漢中市文藝評論家協(xié)會、民間文藝家協(xié)會、國學研究會顧問,漢臺區(qū)作家協(xié)會顧問。

本站轉載內容均已標明出處,為分享傳播之用,非商業(yè)用途。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。如有侵權請聯(lián)系刪除。

(0)
上一篇 2024-11-29 14:41
下一篇 2024-12-02 09:47

相關推薦